为什么在经济下行期,年轻人却逆势爱上繁复美学?
当下行周期来临,年轻人集体怀念起上行时期的繁复美学。
大约两年前,Khloe Liu 与朋友相约在北京瑰丽酒店共进晚餐。那晚,她特意挑了一套 DVF 黑底白点、点缀小红玫瑰的套装,脚踩 10 厘米厚底高跟鞋,与餐厅的典雅华丽氛围不谋而合。
然而,她的朋友却直言她“太做作”,认为在高级餐厅刻意打扮反而显得没见过世面——“真正的老钱,穿着拖鞋就能来。”在当时,这样的评判并不令人意外。那段时间,北京街头正流行极简 normcore 风,人人都在追求一种看似随性、不费力的时髦感。
在她二十多岁的衣橱里,曾整齐排列着闪耀的珠宝与腕表、迷你裙、柔软顺滑的羊绒大衣、跟高不低于 8 厘米的高跟鞋,以及全粒面皮革手袋。想象一下,一件剪裁凌厉的 Alexander McQueen 夹克,再搭配一双气场全开的 Valentino 恨天高,足以定格全场焦点。如今,随着时光推移与心境的转变,她的日常穿搭已被宽松针织衫、平底鞋,和随性朴素的棉布托特包所取代。
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极简主义稳步取代了那些讲究钻石闪耀、Logo 外露、色彩饱和的华丽审美。这也意味着,那个充斥着亮片礼服、超高防水台、夸张配饰与名牌堆叠的浮华年代,悄然落幕。取而代之的,是线条利落、色彩克制、强调材质与剪裁的极简风格。
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也是这一美学的高效传播者,从精英圈层到普通圈层,都将这一风格融入日常着装之中。到了 2020 年代初,静奢风迎来高光时刻,而 HBO 热播剧《继承之战》中那些利落低调的造型,更是将其推向顶峰。

直到今年夏天,极繁主义才重新回到聚光灯下。一种被称为“经济上行的美”的审美风格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潮。这勾起了成长于盛行年代的一代人的记忆,也再次点燃了他们对那份华丽与张扬的热情。
千禧风回潮 #
这里所说的“经济上行”,指的是 1990 年至 2005 年间,中国经历了一个色彩饱和、极繁张扬、风格肆意生长的时尚黄金期,这一时期的潮流正好与全球流行的 Y2K 风潮形成了共振。Y2K 又称“千禧风”,是“Year 2000”的缩写,代表了世纪之交特有的乐观、科技幻想与张扬个性,它将未来感的材质与大胆的造型融合,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视觉语言。
试着想象:烟熏眼妆配玻璃感果冻唇,蓬松的大波浪卷发下是一件亮色吊带文胸,搭配磨边低腰牛仔短裤与金属圆环腰链,肩上随意拎着一只松垮的 It bag;或是一袭贴身蕾丝连衣裙,满缀繁复精致的中国刺绣,脚下踩着小猫跟露跟鞋。那是一个生命力张扬、毫不掩饰的年代——亮片、漆皮、糖果色、霓虹调交织成专属于千禧年的视觉语法,并孕育出更奢靡华丽的分支美学核心:McBling。

沉寂多年后,这种千禧年初的繁复风格强势回潮,重新占据潮流舞台。在小红书,#经济上行的美 话题浏览量已突破 3700 万,#千禧年穿搭 的相关内容更是超过 9100 万次;而在抖音,#用穿搭演绎经济上行之美 的视频播放量已飙至 1.2 亿。
不少用户开始晒出那个时代标志性的演员、歌手与词曲作者的照片。王菲的麻花辫、章子怡的美宝莲广告、《我的野蛮女友》中全智贤的经典造型,甚至还有金城武的复古穿搭。很多 80 后也翻出自己二十多岁时的旧照,让人重拾那段个人风格自由、大胆又独特的岁月。与此同时,像@realmilesmoretti 这样的时尚博主,也在为这股潮流注入当代表达——他以中国传统的繁复美学为灵感,将绣有牡丹与菊花的红色西装,搭配墨镜、短靴,并以一顶利落的巴拿马帽点亮整个造型。
这一定律在历史上曾屡屡应验,例如,1920 年代的“咆哮年代”,经济繁荣催生了轻佻短裙与满身亮片的风潮。但随着 1929 年华尔街股灾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来袭,奢华风戛然而止,女性开始以尼龙、人造丝等廉价面料制作衣裙,并拉长裙摆以呼应时代的收缩。
同样,在二战物资紧缺的年代,服饰风格被迫收缩,简洁实用成为主流。但随着战后经济复苏与生活秩序的重建,人们的着装又逐渐回归精致与华美。但随着战后经济复苏、生活秩序重建,人们的穿着迅速回归精致与华美。
再比如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为了应对低迷的市场情绪,消费者的穿着开始转向保守:腰线下移、裙摆加长、色调趋于中性,昔日张扬艳丽的 Y2K 风格逐渐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以极简为核心的 normcore。
如今,对繁复主义的再度追捧,似乎正与时尚史上广为流传的周期性法则背道而驰——尤其是那套由“裙摆指数”主导的逻辑。1926 年,经济学家 George Taylor 提出这一理论,认为在经济繁荣期,人们更偏好华丽张扬的装扮,而在经济低迷期,则趋向保守与节俭。
用繁复之美对抗“沉闷时代” #
在过去的多个经济周期中,“裙摆指数”在经济繁荣与萧条之间的交替中大体得到了验证。毕竟,时尚总是反映时代的情绪,映射当下的潮流。然而,当下中国兴起的“经济上行的美”风潮,却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这一时尚“铁律”。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当下,年轻一代反而以闪耀、夸张、张扬的穿着,对抗现实的沉闷与焦虑。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 Y2K 在此刻逆流归来?一位名为“驻地球人类行为观察员”(@驻地球人类行为观察员)的小红书用户写道:“在 Y2K 时代,大家不相信老钱,不相信投胎论,白手起家的传奇日日更新。”她还坦言,如今自己穿着“老钱风”更多是为了融入环境,而非出于真正的喜好。
上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加速,以及 2001 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当国家处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民众也积极拥抱这场经济现实的巨变。
房地产的繁荣、强劲的外贸,以及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让人们普遍相信只要肯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阶层跃升。2000 年代,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一度贡献了中国 GDP 的 15% 至 30%,农民工数量突破 1 亿。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更是催生出一批互联网创业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人敢做梦,也敢用穿着宣告自己的野心。
那是一个乐观情绪像潮水般涌起的年代,裙摆的高度正是最直观的注脚。Y2K 时尚风靡一时,闪耀着一种“谁也挡不住我”的昂扬态度。可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突然到来,戳破了泡沫,戛然而止的,不只是经济的狂飙,还有那份不加掩饰的张扬。
“怀念十年前的穿搭,怀念的是欣欣向荣的氛围。”小红书用户 @苏公子写道。显然,这份怀旧并不仅仅局限于时尚,更是一种对那个年代蓬勃气息的回溯。这种情感,正转化为一种穿在身上的宣言——人们用充满能量、毫无保留的繁复主义时尚,对冲当下长期的经济低迷。在时尚界,这是一种打破既有循环的新变量,而这个由数字文化与强烈自我表达意识推动的潮流,值得整个行业高度关注。
广义上看,这种对蓬勃生活方式的渴望,可以被归入“情感消费”的范畴。《南方都市报》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中曾为提振情绪而购物。在这样的语境下,穿衣打扮早已超越单纯的审美选择,成为在现实中重新夺回掌控感的一种方式。
这场由年轻人推动的繁复美学回潮,表面上是造型与风格的更迭,本质上却映照出当代人情绪与价值观的变化。在不确定时代,人们追求的不止是外在的华丽,更是内心情绪的丰盈与身份表达的自由。
当下,在中国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看来,穿上镶满水钻的露肩上衣、低腰牛仔裤配金属链条,脚踩细高跟,并不只是一次时尚复刻,而是一种对“千禧年时代精神”的呼应——那是一个张扬又多元的年代,自我表达不受经济情绪或潮流周期的束缚。正如 Khloe Liu 所说:“我们并不是说真的需要穿那个颜色,或者需要那么梳那个爆炸头。我们是怀念那种自由自在和没有人评头论足的感觉。”
Journalist, writer, and senior editor with over 10 years of experience working in paper, television and digital media — Xiaonan Wang cover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fore turning to socio-cultural issues in 2019. She won the Silver Award of the New York Festivals in 2022. Her works have been cited by the BBC, CNN, Reuters, and The New York Times. She previously worked for the Global Times and CGTN, and contributed to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Journalist, writer, and senior editor with over 10 years of experience working in paper, television and digital media — Xiaonan Wang cover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fore turning to socio-cultural issues in 2019. She won the Silver Award of the New York Festivals in 2022. Her works have been cited by the BBC, CNN, Reuters, and The New York Times. She previously worked for the Global Times and CGTN, and contributed to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