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抗老护肤”已过时?品牌们正在下注“长寿美学”

当各大美妆巨头纷纷推出主打“延寿护肤”的重磅新品,借助生物科技加持肌肤健康,新一轮以“延寿”为核心的护肤风潮也随之兴起。

“抗老护肤”已过时?品牌们正在下注“长寿美学”

Published July 21, 2025

越来越多的美妆品牌开始布局“延寿护肤”赛道。

今年 1 月,美妆巨头雅诗兰黛与欧莱雅不约而同地推出以“肌肤延寿科技”为核心卖点的重磅新品。先是雅诗兰黛发布了历经 15 年研发的长寿科研代表作白金“6D 黑钻眼霜”;后是欧莱雅在 2025 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正式发布其美妆科技设备 L'Oréal Cell BioPrint,该设备通过检测特定生物标志物,帮助用户深入了解自身肤质,从而实现更主动、个性化的肌肤呵护与改善。

这两大巨头的“默契出击”并非巧合。如今,“延寿护肤”正跃升为美妆行业最具颠覆性的研发与营销新高地。这不仅意味着品牌正从传统的抗老叙事转向更前沿的“延寿”理念,也标志着生物科技、生物黑客与健康科学的深度介入,正在重塑护肤品类的技术基础与价值逻辑。

“抗老护肤”已过气,“延寿护肤”正当红 #

WPIC 营销与技术公司英国及欧洲董事总经理 Zarina Kanji 表示:“消费者渴望尽可能长久地保持健康生活。他们关注的不再只是抚平皱纹,而是通过优化身心状态,维持身体灵活、思维敏捷,远离疾病。”

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超过半数消费者将“看起来健康”视为美的核心定义,这一标准已全面超越肤色、轮廓与肌理等传统审美框架。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延寿”不再只是医学概念,而是一种涵盖高端营养补剂、智能可穿戴设备与精准护肤方案的复合型养生方式。

长期以来,美妆行业始终围绕“年轻态”展开叙事,而“延寿护肤”正在引入一个更科学、更系统的维度,它不再仅仅是淡化年龄印记,而是通过调控细胞功能与代谢机制,从根源上延缓肌肤生理老化。

雅诗兰黛创新副总裁 Lucas Nanini 表示:“‘抗老’一词在近年来逐渐被贴上贬义标签,背后是多元文化与自我接纳理念的崛起。”他指出:“‘延寿’重新定义了护肤的终极目标不再是逆转年龄,而是让肌肤和身体的机能状态领先于生理年龄。”

这一框架的转变促使品牌在产品沟通中逐步从“抗衰老”话术,转向强调能量、代谢和细胞活力。Nanini 指出,越来越多品牌在不改变产品本身的情况下,将“抗老”替换为“延寿”进行传播,这已成为该品类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信号。

如今,主流美妆品牌正将“肌肤延寿科技”作为创新战略的核心支柱,大举加码科研投入。Kanji 表示:“‘延寿’必须以科学为支撑,如今的消费者早已聪明到不会轻信缺乏证据的营销承诺。” 她提到,在 2025 年于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最大营养保健品博览会 Vitafoods 上,“延寿”成为讨论焦点。“领先企业现在更专注于成分复配与高效吸收形式,强调的是可衡量的功效表现。”

Jing Daily
工作人员在云南省全球最大天然虾青素生产基地内,开展雨生红球藻的扩产作业。 图片来源: 盖蒂图片社

在众多热门成分中,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深海鱼油备受青睐。根据 WPIC 数据,其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额已突破 10 亿美元,并以每年 14% 的速度持续增长。另一大明星成分虾青素,作为强效抗氧化剂,过去主要用于营养补充,如今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中。而肌酸则因其在维持肌肉力量、提升认知功能以及支持更年期女性骨骼健康等方面的潜在益处,正在女性消费者中快速走红。

可量化的“延寿护肤” #

当西方消费者积极拥抱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药物,并将其视为代谢管理“神药”时,东亚市场则表现出明显的克制态度。

GLP-1 是一类最初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通过调节血糖、抑制食欲和延缓胃排空来帮助控制体重。近年来,因其显著的减脂效果在欧美快速走红,成为“药物瘦身”热潮的核心。

Kanji 指出:“日本和韩国的消费者对 GLP-1 持怀疑态度。他们更倾向于依靠有科学依据的营养补充和力量训练来维持体重。”这种差异折射出东亚市场价值观的转变,从“抗老”走向“延缓老化”,不再一味对抗衰老,而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与营养策略,有意识地延缓机能退化,维持健康代谢与年轻状态。在这一趋势下,美容与健康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肌酸和蛋白质早已不只是运动员的专属,”Kanji 补充道,“它们正成为当代女性实现美丽长寿的关键工具。”

随着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科学美”的期待也在升级。他们不仅关注效果,更渴望理解背后的原理与机制。因此,如何在前沿科研与消费者认知之间架起桥梁,依然是当下美妆行业的一大挑战。品牌亟需将高度复杂的生物科技转化为简单、清晰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消费价值。“科学必须配以易于理解的数据点,”Kanji 指出。她特别提到可穿戴设备的成功范例:“智能手表或戒指能够实时反馈身体状态,如餐后血糖波动,使健康管理变得直观且更具掌控感。”

Jing Daily
欧莱雅集团研发的美妆科技设备 L'Oréal Cell BioPrint。 图片来源: 欧莱雅

如今,这种“数据化”逻辑正加速渗透至护肤领域。例如,欧莱雅集团研发的 Cell BioPrint 技术结合仿生打印与微流控平台,能够模拟个体皮肤的细胞反应,在产品实际接触肌肤之前预测其潜在效果或不良反应。简单来说,它让护肤从“试错”转向“预判”,将决策过程从感性消费升级为基于数据支持的理性判断。“我们正从被动护肤走向主动干预。”欧莱雅集团研发、创新与科技副首席执行官 Barbara Lavernos 表示,“科技正在重塑消费者与肌肤之间的互动方式。”

“肌肤延寿科技”内卷加剧 #

尽管雅诗兰黛最新推出的“6D 黑钻眼霜”打出“可以重构眼周年轻”的高调口号,但品牌在“延寿护肤”上的布局早已有迹可循。早在 2008 年,品牌就开始研究“长寿蛋白”色提因(Sirtuin),并将其纳入核心研发框架。到了 2023 年,品牌进一步升级科研体系,成立全新的“肌肤长寿”平台,并组建跨学科的“长寿专家”团队,教育消费者并使他们能够重新思考如何对待护肤和生活方式。

同年,雅诗兰黛在世界皮肤病学大会上正式发布抗老新科技“色提因”。该成分在延长寿命、代谢与衰老中发挥关键作用,被视为细胞功能的核心调节因子,也因此被称为“长寿蛋白”。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品牌在“延寿护肤”领域的技术突破,也表明其正将“肌肤延寿”打造为核心技术平台,而非单一产品功能。

然而,这一领域的探索并不止于品牌内部,科研机构也在从基础层面推进延寿护肤的技术边界。在今年的国际美妆科技大奖上,波尔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实验室凭借一项旨在“减少蛋白质脱氨作用”的研究项目,荣获科学研究类最高奖项。评审团成员之一、雅诗兰黛的 Nanini 表示,该研究有望延长蛋白质的健康周期,从而显著减缓肌肤老化,维持皮肤结构的完整性与功能性。“延长蛋白质结构的完整性,理论上就可能阻断可见老化的发生。”

与此同时,欧莱雅旗下的风投部门 BOLD 也在持续加码延寿相关的生物科技领域。2023 年,BOLD 向生物技术先驱公司 Debut 投资 7000 万美元,后者于 2024 年推出护肤品牌 Deinde,专注于应对皮肤炎症与老化问题。另一项重要投资则是瑞士生物科技公司 Timeline,其核心方向是将衰老生物标志物(即可客观、量化反映个体生理老化进程的生物指标)转化为护肤与护发领域的前沿解决方案。

Jing Daily
图片来源: OneSkin

与雅诗兰黛和欧莱雅一样,越来越多的美妆巨头正在加入“肌肤延寿科技”这一赛道。2024 年 4 月,LVMH 的研发部门宣布与生物科技公司 Integrated Biosciences 建立合作,联手探索分子层面的抗衰老活性成分。同年 11 月,联合利华创投也投资了生物科技品牌 OneSkin,后者以其 OS-01 肽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延缓肌肤的生物学老化进程。

作为全球领先的护肤品集团之一,拜尔斯道夫早在 2008 年便前瞻性地启动表观遗传学研究,并据此开发出明星美白成分“甘草酸肽 630”。这一基于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科技成果,不仅可以有效淡化色斑、均匀肤色,也为“延缓肌肤可见老化”提供了全新路径。目前,该成分已广泛应用于优色林第二代精华产品中,成为品牌探索“肌肤延寿”理念的重要实践。

可见,美妆行业对“延寿”概念的关注,已不再是短期风潮,而是一场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其背后,既反映了消费认知的升级、科研可信度的提升,也折射出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持续加剧。根据 NielsenIQ、World Data Lab 和 Spate 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X 世代(出生于 1965 至 1980 年)将在未来十年引领全球美妆市场的新一轮增长。到 2034 年,这一人群在美妆领域的支出预计将新增 1500 亿美元,成为重塑行业格局的关键力量。

“对身心最佳状态的追求,早已无法与美割裂开来。从肠道健康、睡眠质量,到所处的生活环境,每个环节都在发挥作用。”Kanji 表示,“当然,这背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外貌焦虑,但我们真正看到的是,消费者正在主动掌控自身的生理节奏与健康状态。这不仅具有个体价值,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即有助于减轻医疗系统负担,让老龄化过程更加自主、体面且有尊严。”

对品牌而言,“肌肤延寿科技”的竞赛才刚刚拉开帷幕。真正胜负的关键,不在于谁先喊出“延寿护肤”的口号,而在于谁能将前沿科研转化为用户可感知、可视化、并具个性化的实际体验——将“延寿”从抽象概念落地为可追踪、可验证的肌肤进化过程。谁能率先完成这一跃迁,谁就有望在下一轮护肤科技革命中掌握行业主导权。

About the Author

Lisa Nan
Beauty Editor

Beauty, fashion, and luxury editor, Lisa’s usual focus is on investigating Chinese consumer trends, brand strategies, e-commerce developments and consumer behaviors. Having gained industry experience with the likes of Christian Dior, Huishan Zhang, and David Koma, now at Jing Daily, Lisa is editor of the fortnightly Jing Beauty newsletter covering China’s dynamic wellness and beauty ecosystem. She speaks English, Mandarin, French, and Italian.

Get more news based on your interests